陆平原:神传人人传神

2024.05.17-2024.07.06

  • 开放时间

    10 : 00 至 18 : 00
    星期二 至 星期六

  • 地点: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1号

  • 艺术家:

没顶画廊荣幸宣布于2024年5月17日开幕陆平原最新个展《神传人人传神》,呈现艺术家全新系列作品及行为表演。这是陆平原在没顶画廊举办的第五次个展。

《神传人人传神》是陆平原在疫情后对人类信仰体系——尤其是驱傩传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图像逻辑的思考、研究和实验。在陆平原看来,本次展览作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并非是出于猎奇或寻求捷径,而是在寻找现代生活中对科技产品的依赖,与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求神、祭祀活动的共通之处。同时,与人工智能协作生成的图像与文字,也呼应着超现实主义运动无意识绘画、无意识写作的实验。展览标题既是构拟的童谣也是模糊的谶纬,指引观众回归到泛灵的心境,转换视角重新思考原始与先进、模仿与创造、主体与时间。

“傩仪”又称“傩祭”,最早见载于《周礼·夏官·方相氏》,是可考证的最古老的驱疫、娱神仪式之一。陆平原对傩仪的兴趣,既来自其个人对民间信仰中图像与景观的观察,也是对“问神”行为本身的继续追问:或许并非是神像体现了人的愿望,而人才是传导神与灵的介质。

展览作品分为神像、符箓、刺绣、剪纸/地毯、器具五组,均来源于中国古代傩仪,并参考萨满祭祀和当代傩戏、游神中的元素。神像共有七尊,由人工智能根据民间神像、祭祀面具及考古资料进行再度创作,这一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去除了人类的痕迹,让无形之神在被人类赋予形象后,再度回到意识之外的抽象空间。每尊神像的名称亦由人工智能生成,但不难发现,这些具有道教色彩的名称毫无神圣可言,甚至带有幽默——正如我们对这些意外之神的本能反应,也是真正被神明救赎的方式之一。在开幕表演结束后,七尊神像会被安装在特制的支架上继续在展厅中展出。

与神像呼应的是悬挂在展厅中的银色符箓《神语辞典》。在道教信仰中,符可以通汇“道之精气”与“物之精气”,是与天神照约的凭证。但若如麦克·陶西格 (Michael Taussig) 所言:“以模仿为目的制作的人造物,会赋予人超越被模仿对象的能力。”将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笔划替换为写实而具体的带鱼,原本通往神性的符号是否只剩下神性本身?在展厅墙壁上有四幅灰白色的绣片,褪去了装饰性的色彩与图示化的纹样,模糊的形象仿佛是神话故事的幽灵,只剩下叙事的痕迹而无从追寻其内容。同样与其原本功能割裂的是近现代傩戏中常见的剪纸。从垂直方向通往神明的通道,变为水平表面上的拼图,提示观众调整自己固有的认知。

而串联起整个展厅内容的是一只形似Wi-Fi的蟾蜍香炉,艺术家认为,互联网在这场不同寻常的傩仪中扮演着焚香在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既无形又无处不在。正如现代社会对搜索引擎的依赖仿佛是求签问卜,试图在未知中求索,实则是在已知中追问。从这一行为来看,人类自古至今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创新的一部分在于发现业已存在但被忽略的知识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