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全球包浆,山水灵光

2024.9.22 - 2025.3.31

  • 地点:
    吉本岗艺术中心
  • 艺术家:

艺术家徐震的首次西藏个展“全球包浆,山水灵光”即将于 9 月 22 日在拉萨吉本岗艺术中心开幕,由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教授鲁明军担任策展人,展出其以全球化语境中的西藏为主题所创作的 20 余件全新水墨绘画作品,呈现艺术家围绕文化流动和认知关系的探索和最新实践。

徐震(b.1977)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活
跃于全球艺术舞台,持续探讨文化认同、全球化、消费主义等主题,其艺术实践涵盖装置、雕塑、绘画、摄影和表演等多种媒介。在艺术家身份之外,他同时还是策展人、没顶公司创始人。

中国西藏因其地理、人文特点,素来受到全球学者、旅行者瞩目。自上世
纪以来,藏学成为全球热门的人文学科。特别是在西方,西藏已然被“当作一个后现代的乌托邦,一个脱离物质现实的、理想的精神世界”,这也使得“‘西藏问题’成为一个和全世界所有人都相关的事关普遍价值和政治立场的问题”,如藏学家沈卫荣教授所言:“西方世界通过这种对西藏的香格里拉式的神话形象的塑造堂而皇之地实现了对西藏的精神殖民。”对于这样一种香格里拉式的塑造,艺术家徐震用了一个更形象的词:“包浆”。或许,正是这种长期的、无边际的 “包浆”,让这方圣地显得更加神秘,也更为遥远。

徐震对西藏并不陌生。早在 2005 年,他便创作了首件与西藏有关的作品
《8848-1.86》。作品中,徐震声称自己在队友的协助下锯下了珠穆朗玛峰顶的1.86 米——这是他的身高。展览的现场,他虚拟了攀登珠峰的过程,摆放着登山的工具、材料等,同时循环播放着他们锯顶的“纪录片”,将人类置于自然和信仰之上,以荒诞、反讽的姿态有力回击了西方“精神殖民”,引发广泛关注。

延续这一线索,20 年后徐震再次聚焦西藏。整场展览以中国画为媒介表达
对东西方文化认知关系的思考,在徐震看来,中国画及其精神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上的新能源,是调和全球化“包浆”一切的现实的尝试,也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形式,对西方将自然视为可征服、可利用对象的技术观点形成对冲。

展出场域也成为了展览的重要文本补充——吉本岗艺术中心是西藏首座古
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内部清代壁画保存完整——原建筑吉崩岗拉康恰是 19 世纪下半叶为抵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而建。策展人鲁明军表示,此次展览特别以挂轴形式装裱水墨作品,在色彩浓烈的古代壁画映衬下,构建出一种精神镜像关系,也期待以中国传统文人绘画形式激活观众对于西藏的重新认知。正是通过这一路径,艺术家力图解剖西方世界关于西藏的神秘主义和东方主义想象,以本土视角、中国媒介重新书写全球化下的西藏。